时隔三年回归的她中国人在国外输出的终于不只是人口了

时间: 2024-12-09 16:25:36 |   作者: 乌冬面

  李子柒视频里浸润着田园牧歌式的中国传统田园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它静谧清冷,同时也沾染着”土气“,曾几何时,这是中国留学生极力摆脱的气息...

  虽然在许多不留学的人眼里,留学生就是人上人,天天花天酒地,然而实际上,那都是极少数人。

  早些年的留子可能有母语羞耻,不敢让别人听到自己说中文;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刻板印象even racist...却不敢反驳,也不敢太中国。

  然而最近几年在国外大胆说中文,穿汉服,遇到刻板印象以及谬论直接指出的留学生慢慢的变多,甚至慢慢的开始反向输出了。

  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能听到汉语,看到中国元素,中国往外输出的,终于不只是人口了…

  中国的春节在全世界华人的传播下,在世界都形成了热潮。春节期间很多公寓门口都贴上了特色春联: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们在国外宣传着中国特色文化——汉语、汉服、舞狮(讲道理,这个国内还没普及呢)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慢慢的变成了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的留学生们除了学业之外,也在积极宣扬文化自信。谁说我们留子不好,留子们可太棒了!!!

  在国潮风席卷全球的同时,不禁思考,我们是如何从看人眼色、不够自信的状态转变成如今这般积极向外输出、让慢慢的变多人认同我们的大国文化呢?

  最早在youtube上火起来的国风视频博主李子柒,面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美食和特色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让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生活、环境等刻板印象有了很大改观,仅在油管这一个平台上就有近两千万粉丝。

  即使她已停更许久,她的热度依旧不减,所传递出的中式文化和女性力量历久弥新。

  网络的红利让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像李子柒这种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博主在视频内容中所展现的我们的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中国文化热潮”,也为近几年大家对于外国“偷文化”反击,素人在国外也开始不再吝啬于展示中国元素,如穿汉服,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就在近日,“李子柒回归”的title冲上热搜,在她的youtube下更是有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纷纷留言表示喜爱。这说明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全球热度不减。

  TikTok将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汉服、折纸、果酱、面点、陶艺、中国功夫、书法、水墨画、昆曲等等,通过短视频形式展现于全球,开辟出一条文旅产业出海的新路径。

  其中,关于汉服的搜索量已经超过3亿。这就代表着不仅仅是中国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汉服,乃至其代表的中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文化的传播更加轻松、迅速,吸引了大批量的国际观众。实际上,除了网络这个外驱力,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的提升才是让我们从文化输入转变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原因。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沙利文博士(Dr. Jonathan Sullivan)在接受VOA采访时表示,国风潮流出圈的背后有中国人的爱国因素。

  中国青年演员迪丽热巴在克罗地亚身着维族传统服饰表演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前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上转发该视频,海外网友为中国的民族舞蹈的优美典雅以及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绝伦而赞叹。

  在法国,每年的5月中旬都会举办盛大的面包节。今年在巴黎圣母院前的面包节同往年一样热闹,只是偶尔也会出现那么一两个的“显眼包”,比如这些白白胖胖的“性感小馒头”(Mantao)。对于中国馒头的霸气出战,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到处都有中国的影子”,“馒头比我先走出国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展会中,馒头被音译为“Mantao”,而没有顺应外国习惯使用它的通用翻译“Steamed bread”。我们真的已经在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了!

  文化输出这种事情,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国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对于国外不知道的人来说——

  游戏三国志才是他们的全部,而做出三国志的日本自然而然成为了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今年风靡全球的《黑神话:悟空》好评如潮,很多中外玩家慕名而来。在清一色对游戏的评论中,看到了非常让人匪夷所思的内容。

  还好有清醒网友下场帮忙解释,这部游戏的原型就是来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通过游戏和网友们评论的传播,来自中国的文化瑰宝和创意游戏都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填补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缺失的那一块空白。

  石锅拌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在最近,我国成功申遗其为朝鲜族的为物质文化遗产,这给隔壁韩国气得跳脚

  从两国网友据理力争的场面,不难看出:每个国家的人,都爱自己的祖国,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

  “石锅拌饭”也好,《黑神话:悟空》也罢,在我们的积极宣传下,都成功被打上了“中国”的标签。只是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也许会很疑惑,但至少不会一边倒地形成“这些都与中国无关”的错误认知。在文化宣传方面,我认为堵不如疏,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它。

  要想真正做到理想中的文化传播效果,弘扬我国优秀瑰宝,还需继续大力向外输出。想必其前路漫漫,不过好在我们自己已先坚定文化自信。

  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更多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会被世界看到,与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们一起大放异彩。吾辈定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