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霖和他的河套小产区石碾面

时间: 2024-02-15 08:49:31 作者: 爱游戏体育在线入口

  走进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迎面是“让麦农收获红利,让国人吃上好面”几个大字。

  董事长杨兆霖和记者说:“我们的‘让国人吃上好面’,并不都是900多元一公斤的高价,25元一公斤的兆丰石碾家用粉,也是国内市场的一流面粉。”

  “支撑最贵面粉的要素至少有三个:河套平原得天独厚的天气特征情况和水土资源造就的世界黄金小麦产区;兆丰人用欧盟标准种植的优质小麦;兆丰独家专利的现代化石碾面生产的基本工艺。”

  “50公斤欧盟标准的小麦碾出2.5公斤世界最好颗粒粉,这是优质里的优质、稀缺中的稀缺。”杨兆霖手托1.8公斤规格的“昭君手纺面”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

  巴彦淖尔位于北纬40度、内蒙古的西端。与全球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一样,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益于黄河从这里绕道而过,使得这片荒原成为与加拿大阿尔伯塔齐名的世界小麦黄金产区。

  上世纪末,情怀不泯的杨兆霖携十年商场风云,一头扎进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以气吞山河之势,一挥手,就拿下了1.33万公顷(20万亩)盐碱、荒沙地。他用十年时间,耗费上亿资金,把这片盐碱、荒沙地焐热、焐熟,又用十年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世界一流的小麦,并独具慧眼,开发出现代化石碾工艺,让兆丰面保持了河套黄金产区小麦的独特风味和丰富的营养。

  在兆丰石碾面体验店里,杨兆霖请记者品尝石碾面手工拉制的面条。纤细如丝的面条没有一点添加,这是一般面粉根本做不到的。他和记者说:“石碾的冷制粉工艺完全采用正压力低速碾压、低温加工,保留了小麦中的营养成分,有效地避免钢磨制粉高速高温对小麦营养成分破坏和麦香味挥发以及石磨制粉含砂超标的弊端。”

  问及为什么坚持做有机石碾面,杨兆霖说:“只有做出名副其实的好面,才对得起河套平原这块小麦黄金产区。健康的有机食品是人们的消费方向,有机农业是我们的祖国发展的方向。”他接着说,“我们生产的零添加、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石碾有机面粉,虽然上市时间比较短,销售却成倍数增长。”

  2017年,兆丰种植有机小麦的面积是1333.3公顷,杨兆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国小麦养殖面积2400万公顷,兆丰石碾面不足市场总量的万分之一,可谓是稀缺中的稀缺。

  一位农业专家这样评价杨兆霖:他把河套石碾面粉推向全国餐桌的同时,也把石碾工艺的有机颗粒粉做成了稀缺品和奢侈品。这是国产面粉与世界顶级面粉的高端对话,是国内品牌面向高端需求刷出的存在感,更是河套地区作为优质小麦产区的坚实注脚。河套石碾面的高的附加价值,为河套平原的广大麦农带来了福音。

  “我们的面粉,接受国内101项农残检测、欧盟420项农残检测,全部合格。”

  儒雅的杨兆霖说起自家产品的品质,脸上充满了俯瞰市场的自信。杨兆霖说:“有机面粉对原料的质量发展要求是相当高的,除了种子或种苗必须是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之外,种植基地更是要确保在3年内没用过化肥、农药等违禁物质,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加上科学的轮作倒茬、栽培管理,才能保持天然品质。”

  有机小麦认证很严格。为确保水源的纯净和节约用水,放着自流灌溉的黄河水不用,杨兆霖决定打取地下150至200米深的矿泉水,采用全封闭节水滴灌系统,确保水源的充足和清洁。

  为了确保土地无污染,杨兆霖避开河套地区肥沃的农田,垦荒亘古蛮荒的盐碱地、沙荒地。

  2013年,有机小麦种植经过国内有机认证101项农残检测和欧盟有机认证420项农残检测,完全达标,同时获得了国内和欧盟有机认证。同年,兆丰河套面业的“鸡鹿塞”石碾有机面粉也通过了国内及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并被选定为国宴招待面粉。

  这里的小麦真的很“幸福”。因为远离河套平原中心灌区,更因为企业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有机面粉,所以基地的每一粒种子从刚发芽起享受的就是人工锄草、滴灌浇水等“贵宾级”的待遇。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每一棵麦苗都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基地的麦苗种植间隙平均都是普通小麦养殖间隙的两倍还多。

  根植沃土的河套小麦,天然生长,富锶矿泉水一遍遍灌溉,可以说每一颗麦粒都无比稀有珍贵。这样的小麦也不是今年丰收了明年还能够继续在同一块土地上播种。因为按照欧盟有机食品生产的有关要求,土地要有三年的轮作期。所以,每年虽然有1333.3公顷(2万多亩)的种植基地需要打理,但企业真正可以耕种的土地事实上只有333.3公顷(5000多亩)。

  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土地由于轮作,茬口不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地垄之外,层层沙丘,微风吹拂也会流动。就是这样天然无污染的土地,丝毫没有悬念通过了严苛的欧盟有机种植认证,种出了有机小麦。

  这里就是河套兆丰面业有限公司的有机小麦基地,这里也是杨兆霖的生态农业梦起航的地方。从1997年起,在这块位于风口的沙地上,杨兆霖一直在种树治沙,到2009年,这里依然是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直到流沙被碗口粗的杨树挡住。杨兆霖在这片沙地里施肥种草,打井灌溉,积蓄肥力,开始了有机小麦基地种植生产的准备工作。记者观察到,在这里默默工作了近20年的公司员工,看上去已和当地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了。

  把河套小麦从巴彦淖尔的地方特产,推广成为全国性高端粮油市场的香饽饽,这样的一个过程花费了整整20年时间。

  “如果你在乎的是品质,就请尊重它的价格。”杨兆霖在介绍完兆丰石碾面之后又特别强调了价格与品质的关系,看得出他对河套面粉稀缺以及兆丰石碾面的优质高价特别在意:河套石碾面系列新产品之所以卖到这样的价格,是20年耕耘的积淀,是满足差异化市场的需求,是长期对优质稀缺河套小麦保护、挖掘、改造的体现,是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品供给创新的结果。

为您推荐